我在加拿大创业开 IT 公司(三):与用户沟通与验证产品想法
- 1 min相信程序员或 IT 人会琢磨过一个问题:怎样写出赚钱的软件?
要能赚钱,就必须要有人用,并愿意为之付费。在国外,给软件付费很常见。如果能写出用户愿意用的东西,赚钱不是难事。
回想自己写软件也写了不少,但真正能让用户爱上的软件,屈指可数。
下面谈谈我的理解。
找准用户需求,很难
在国内上本科的时候,我上过《软件需求》这门课,对获取用户需求这一块的知识,我理解得很肤浅,以为就是写用例和软件需求文档,就是搞个模板填好了就完事。
后来入了行,大部分时都在写代码,一心专研技术,很少去思考用户。毕竟,跟客户打交道是客服和产品经理的事。
现在开公司,接触了很多关于创业和产品的知识,知道了MVP、敏捷开发一类的方法论。但与用户沟通这一块,一直并没有占据思考的主要方向。
我听了 Rob Fitzpatrick 关于用户访谈的 podcasts,发现自己低估了与人沟通也是一门技术活,从前的我不知道水有多深,低估了找准需求的难度。
纠正思路的第一步:明确从问题入手
我是理工科男一枚,容易过度关注技术,忽视了人的因素。
软件是工具,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案,但不是唯一方案。
生活中会有很多问题,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靠技术来解决。有些东西,靠纸和笔其实是最方便的,用不着手机 app。
与用户聊天的时候,最重要的是,了解用户的痛点。很多问题只存在于我们的臆想里。只要与一两个用户聊过,才发现其实有更有价值的问题需要解决。事物不以主观为转移,我们必须尊重客观事实。
说到底,从前的我没有足够重视用户,缺乏一种平等和尊重的态度。
程序员,或者技术圈,很容易产生优越感,意见不一致的时候,容易鄙视别人。持有这种心态的人,很难对用户产生同情,从而做好产品。
用心去理解用户,懂得他们需要什么,这样做出来的东西才贴近用户的心意。
观念的转变,这是最重要的一步。
要倾听,不要上来就开启销售模式
在创投圈有个流行词叫pitch,也就是在几分钟内讲一个好故事,让投资人给你投钱。
受这种文化影响,容易见人就 pitch,随时随地都在兜售创业想法。
对投资人可以 pitch,但对目标用户 pitch, 很容易让沟通变得无效。
当你 pitch 时,容易预先假定用户已经有了这个痛点,直接上解决方案。用户如果是熟人,听了你的想法后,为了照顾你的自尊,往往会挑好话说,你其实听不到最真实的反馈。
即使是陌生人,因为创业人身上有光环,他们此时此景也会受到感染,一口答应下来。让你以为反响好,然后花6个月写代码,最后出来的东西用户不用,很打击士气的。
所以产品的想法要建立在精准的用户需求上,这样产品基础才会牢固。
一个验证想法的技巧
前面提到,创业人身上有光环,别人容易为了照顾你而说好话。怎么才能得到用户真实的反馈呢?Rob Fitzpatrick 提了一个小技巧:在描述完想法后,尝试让用户付出一点行动,不仅是停留在口头上。
用户付出的成本,可以是订金,也可以是虚的,例如社交成本,例如让他/她把你的想法介绍给上司或他的组员。
这时,用户的反应就值得观察。一旦触及利益,人们一般会谨慎对待。如果你的产品触及到了用户痛点,用户会爽快地答应。这是中大奖的信号。
如果他/她有迟疑,那么你就可以顺着问为什么,这时他们的顾虑很真实。即使用户最终拒绝了你的请求,也远比产品开发出来后才发现好。
这个技巧一般适用于某一类有明确应用场景的产品,如果一般 To B的软件工具,不太适全那一类全新的产品。例如在滴滴打车出来前,你跟用户描述这个产品,用户很难想像到那种没有试过的打车体验,只有试过具体的产品才会知道,所以应该用快速迭代的 MVP 思路。
总结
很多东西,一旦严肃起来,才发现中间的不易。就像找准用户需求来说,你敢说你做的东西,到底是不是一个伪需求?
毕竟最终为软件埋单的,是用户。而一言不发就埋头写代码,单靠这种打法,很容易把力用在错的地方。
以上所说,大多是我的粗浅理解,有空可以看看 Rob 的书 The Mom Test,里面有更详细的论述。
(未完待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