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加拿大创业开 IT 公司(二):如何利用北美人脉
- 1 min我在前文提到,我靠美国的朋友介绍,拿到了第一个订单。
客源是我能成立公司的关键,这点大家容易想明白。
那如何利用人脉拿到订单呢?我谈两点: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弱联系。
说两个亲身经历的故事。
故事一:我如何拿到硅谷实习机会
2014年我在加拿大读研,在一个计算机学术会议上发了一篇论文,受邀去费城开会。这个会议有很多赞助商,包括微软和谷歌等大公司,在会场外面摆满了展台。公司摆展台目的就两个:宣传和招人。氛围就跟北美校园的 job fair 差不多,只不过少了直接递简历的过程。
我当时就抱着好奇的心态,走到每个展台前,跟他们技术负责人聊。聊天内容大概就是他们组是做什么的,为什么要来这个会议。
在聊天的时候,因为学界和业界关注的东西不一样,我会尽力去理解他们的业务和技术难点,而不是一味地说学术的东西。
聊完后我会拿一张名片,回到酒店就我在 LinkedIn 上搜名片上的名字,把他们全加了好友。
当年暑假,我为了找业界实习机会,我把加过的联系人都私信了一遍。我写的私信很简单,就几句话(注:请不要复制粘贴消息内容!):
Hi, XXX. It was nice chatting with you at the YYY conference. I’m looking for internship opportunities. Is your team or your company hiring? Feel free to forward my resume if you see a fit. Thanks! – Kevin
(注:请不要复制粘贴消息内容!)
其实我找实习时间有点晚,很多组刚刚招完。发了几十封左右,收到了几个回复。一个在波士顿的tech lead还记得我在会议上的presentation,当时他还过来问了我两个问题,聊的时间应该不超过三分钟。他说他的组本来有名额的,可惜刚招满,但没关系,他给我介绍到硅谷的另外一个组,跟我想做过的东西也吻合。
于是,我拿到了硅谷工程组的面试,面了两轮,最后要了我。这是一家 500 强的公司,研究领域是操作系统,研究方向在学界不算特别前沿,但强在有很多业界数据。
实验室其他人几乎都是导师介绍,最后去研究所实习,那年就我只身来到硅谷。来了后发现同组的都是大神,例如有一位北大物理PhD 转计算机PhD的神人学姐,有一天组里请她讲验证希格斯粒子的实验设计……
那个 San Jose 度过的夏天至今难忘。
故事二:我如何拿到第一个美国订单
2019年初,我跟几个朋友在玩 Flutter 开发,这是一个谷歌新出的移动开发框架。其实我的背景比较偏网站后端,移动开发做得比较少,玩 Flutter 纯粹是抱着当业余爱好的心态。
我们的目标为健身达人做了一个 app,有点像 Nike Training 或 Keep 那样的,逻辑很简单。但因为 Flutter 很新,很多东西不成熟,于是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。
我把其中的一个小问题,以及我们的解决方案,写成了英文博客,放在了 medium 上。当时也没多想,就只想把个人经历分享,让其他开发者少走弯路 (其实现在的想法也一样 :P )
后来,我有一位在美国的朋友,我也不太熟,只见过几次。他一直做手机原生开发,当时也在研究 Flutter。他遇到了同样的问题,搜google 搜到了我在 Medium的文章,那时已经有七百多个赞!
他看完文章后也没联系我,毕竟解决方案已经在文章写清楚了。直到我辞了上一份工作,他得知我在寻找下家时,他专门在 LinkedIn 找我,说记得在 Medium 上看过我的文章,问我要不要跟他的朋友聊一下。结果,我很轻松就拿到了第一份美国订单。
总结
回到开头提到的两点。
专业能力,就是说服别人给你机会的底气。
例如故事一,我在参加学术会议之前,把关于文件系统那块知识狂补了一遍,尤其是关于 SSD 的 wear levelling 和 write amplication 的相关知识点和关键数据,我花了很多时间练习如何把它讲清楚。
机遇留给有准备的人。这里“准备”,对应于我而言,就是夯实基础知识,达到随时能侃侃而谈五分钟的程度。
我猜测,当时那位 tech lead 可能被我的这种表现 impressed 了,即使是短短几分钟的交流,也愿意推荐我去他们硅谷的研究组。
故事二也是一样。我在 Flutter 开发上遇到的难题,其他开发者都会遇到的痛点,我在文章中分享了一个简单直接的解决方案,也在侧面证明了我的开发能力,赢得了他人的认可。
关于这一点,很多中国留学生也可以做到。只需静下心来,褪去国内那种浮躁之风,认真搞透几个基础知识点,然后分享和回赠给社区,就那么简单。
Make it so good that they can’t ignore you.
最后说说弱联系。
我不知道这是否放之四海皆准,但在美国,在你展现了专业能力后,他人乐意看到你成功,给你推荐资源。
就像那位给我实习机会的波士顿tech lead,还有那位仅见过几面的美国朋友,我明明跟他们不熟,但他们乐意给我机会。
我想,这是因为北美地大物博,人与人之间对资源的竞争程度,远没有国内那么厉害,所以人们的心态相对富足,没有那种每个人都藏着掖着的感觉。
那为什么挑弱联系呢?
自己身边的亲朋好友(aka. 强联系),如果有机会,你可能早就知晓并且尝试过了。
而陌生人,没见过你,很难建立信任。
弱联系,那些仅见过几面的人,刚刚好。
当你需要资源时,你只管厚着脸皮去问。
只要你写信时,稍稍为他们考虑一下,不要太长,几句话讲要到位就行。他们即使不帮你,给他们造成的最大麻烦,也只是一条没有读完的信息而已。